飛凌嵌入式干貨分享 - printf的歸宿-數據打印到哪兒了

原創 作者 燕小飛 2021-03-04 17:34:00 printf

關于printf

printf是一個接口,跟UNIX標準IO的write系統調用類似,但是更像C庫的fwrite,因為同系列的函數中還有一個fprintf(至于同系列其它的函數,請自行man)。printf和fwrite的區別在于兩點:

1.它可以格式化輸出,如果用fwrite,它接受的是一個固定的buffer,你不得不在調fwrite之前先使用sprintf之類的函數格式化buffer;

2.它免除了你的fopen-fwrite-fclose這個序列的調用,因為它直接將格式化的內容寫入UNIX進程自然打開的1號文件描述符,即標準輸出。

既然printf寫入了標準輸出,那么接下來就要定義什么是標準輸出。在早期UNIX年代,人們在終端或者偽終端操作機器,那時的輸入基本都是鍵盤,磁帶更古老的東西,而輸出就是一個計算結果,需要展示出來給人看的那種,一般為終端屏幕,也可以是一條紙帶,那么程序怎么知道輸入和輸出到底是什么呢?這就需要程序明確指定。UNIX的“一切皆文件”思想以及“分離抽象”思想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UNIX定義了抽象文件描述符0,1,2分別為標準輸入,標準輸出,標準錯誤輸出。至于它們到底對應什么設備,你可以在程序初始化的時候顯式重定向到任意設備,也可以在外部shell做類似的重定向,這樣就把指明設備這件事從程序分離了出來。

我為什么不統一說一下fwrite調用對程序性能的影響呢?因為該調用之前你必須執行fopen,而fopen的一個參數明確表示了你希望寫入的對象是什么,這就不會帶來異議,畢竟如果你非要在性能測試的時候寫CF卡,那也是你愿意。printf就不同了,它對效率的影響取決于標準輸出是什么以及你是如何重定向標準輸出的,所謂的標準輸出并不是真實的設備,它只是一個抽象層,具體如何解釋標準輸出,還要依靠外部。

數據都去哪兒了

我以下面這個超級小的程序來說明printf的時候,數據都去哪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 0;        
int c = atoi(argv[1]);
        for(; i < c; i++) {               
 printf("############  %d\n", i);
}        return 0;
}

我先給出結果:
1.在/dev/tty1上直接執行time ./test 1000
... #########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real    0m0.414s
user    0m0.003s
sys     0m0.411s

2.在/dev/tty1上執行time ./test 1000 >/dev/tty2
real    0m0.007s
user    0m0.003s
sys     0m0.007s
3.在SecureCRT上執行time ./test 1000
...
#########  997
#########  998
#########  999
real    0m0.010s
user    0m0.002s
sys     0m0.003s

在SecureCRT上執行time ./test 100000 >/dev/tty1,此時不切換tty
...
等了幾秒,無結果,于是在鍵盤按下Alt-F2,切換到第二個tty,馬上顯示出了結果:
real    0m4.276s
user    0m0.066s
sys     0m4.204s
5.在tty1上執行time ./test 100000 >/dev/tty2:
real    0m0.499s
user    0m0.081s
sys     0m0.410s
6.在tty1上執行time ./test 100000 >/dev/null
real    0m0.030s
user    0m0.028s
sys     0m0.001s

通過以上的結果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a.對于tty終端而言,如果當前終端不是寫入的終端,那么開銷主要在內核態,且開銷不是很大;
b.對于tty終端而言,如果當前終端是寫入的終端,那么開銷主要在內核態,且開銷很大;
c.對于不管是tty還是遠程的pty終端,寫入/dev/null的開銷主要在用戶態,開銷不大;
d.對于pty遠程終端(/dev/pts/X),不管寫入的是不是當前的pty終端,開銷主要在內核態,且開銷不是很大
e.對應上面的結果和結論,下面給出一幅圖解,詳細解釋一下printf冰山下面的秘密:
test進程 

 

線路規程串口舉例:

線路規程串口舉例 

簡易圖如下:

簡易圖 

 

我想上圖已經很清楚了,如果不懂什么叫行規程(也叫線路規程)的話,請閱讀《UNIX環境高級編程》的終端和偽終端章節,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中間層,用來適配VFS接口和底層的具體驅動,比如解釋和處理控制字符等。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主要的開銷幾乎都集中在底層,而底層卻偏偏是我們不能控制或者很難控制的。之所以上面的測試例子中ssh登錄的終端對test性能的測試效果良好,但是那是因為網絡環境好,你在一個64kbps相隔5k公里的線路上試一下。

小小的printf下面竟然藏著如此多的內容,并且很可能就是它成了你的程序的性能瓶頸,因為最底層的影響因素往往是不可控的。那么是不是就是意味著我要建議大家從來不用printf打印呢?或者說干脆就不要用標準輸出呢?并不是這樣。但是為何不把打印這種事交給本機的另一個進程呢?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需要記錄日志的系統都是這么做的,而syslog則迎合了這個思想。這種思想的背后就是“用可控制的一次IPC替換不可控制冰山之下的茫茫深海

關于日志記錄

日志記錄一直都是“薛定諤貓”式的東西,因為日志記錄作為一段代碼,它已經是程序的一部分,不可能獨立地觀察程序的行為,如果說用鏡像系統的話,那么這種行為就是被動的,你不得不鏡像每一條指令,以發現一些關鍵的信息,要想主動記錄關鍵事件,必須用日志系統。打印日志可以方便信息獲取和審計,但是代價有時也是高昂的:
1.你要設計一套日志回滾系統,防止存儲空間被撐爆;
2.你要讓日志記錄盡快完成,不能降低關鍵路徑的性能;
3.你要反復調試代碼,確保日志記錄的緩沖區不會溢出;
4.為了讓日志更短,語言能力不好的人組織的日志就像電報一樣難以理解。
...
我認為,日志記錄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1.除非必須要把事件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否則就用計數器代替日志記錄,一系列的事件映射成一系列的計數器,由用戶決定什么時候查看事件發生了。事實上,Linux的網絡子系統就是用的這種方式,所有的/proc/net/netstat就是這個查看接口。

2.一定要有一個日志級別控制選項,用戶可以決定是否記錄日志,以及記錄的日志詳細到什么程度。

tty層接口

驅動代碼摘自:

lichee/linux-3.10/drivers/tty/serial/sunxi-uart.c

接收數據

static unsigned int sw_uart_handle_rx(struct sw_uart_port *sw_uport, unsigned int lsr)

{

….

tty_flip_buffer_push(&sw_uport->port.state->port);

}

tty_termios_baud_rate(termios)

tty_termios_encode_baud_rate(termios, baud, baud);

發送數據

發送數據 

百度搜索:飛凌嵌入式  了解更多行業動態 

www.tkbv.cn


相關產品 >

  • OKT507-C 開發板

    CPU: T507 工業級處理器,超低功耗,10年+生命周期|推薦全志工業級T507開發板系列,飛凌OKT507-C開發板采用全志T507 四核工業級處理器 T507設計開發,Cortex-A53架構,工業級寬溫,性能強,低功耗,是一款高性價比的工業級產品,提供豐富的開發設計資料,提供產品規格書,軟硬件手冊等,全志的T507適用于車載電子、電力、醫療、工業控制、物聯網、智能終端等領域。

    了解詳情
    OKT507-C 開發板
  • OK3568-C開發板

    強而穩,國產芯,1Tops算力,多路高速接口|飛凌RK3568系列RK3568開發板基于國產工業級AI處理器RK3568四核64位Cortex-A55 處理器設計。RK3568作為國產化高性能處理器,瑞芯微RK3568芯片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通用型SoC,瑞芯微RK3568芯片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通用型SoC,NPU達到1Tops,飛凌RK3568系列核心板提供瑞芯微RK3568規格書_datasheet_數據手冊_原理圖等,


    了解詳情
    OK3568-C開發板

推薦閱讀 換一批 換一批